《神奇舍利子》

33.老僧年三百,舍利十四颗

  唐代宗大历(公元766-780)年间,滑州(在今河南滑县、延津一带)胙县来了个来自西域的老和尚,他是应胙县念佛堂一位大居士的的邀请,到这儿来为当地人开讲佛法的。老和尚法名普明,饱经风爽的脸颊上的两撮寿眉,十分引人注目,那眉毛银白硕长,有几根长眉几乎搭到耳廓上。看上去,普明和尚年纪很老很老,至少在百岁以上了,但行动利索,行走如风,丝毫不见老态。老和尚来到念佛堂后,讲起佛法来言辞活泼生动,就象讲故事一般,道理透析而又极为深入浅出、鞭辟入里,很受听众欢迎,来听的人越来越多,最多时日达千人,街上连走路的人都看不到。老人偶谈前朝旧事,由唐及隋,直追后梁,娓娓所叙,皆其亲历。有稔熟前朝历史者,闻之大惊,梁末至唐当朝,至少已二百年矣,此老僧之寿何其高也!
  朝廷派驻河南的义成军节度使贾耽,听说胙县来了个二三百岁的奇僧,特地赶去看看。见到那老和尚的第一眼,就被老者的风度气势慑服了,再听老者精析佛法、谈古论今,更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。节度使当下把普明和尚恭恭敬敬地接到滑州最大的寺院龙兴寺去住,一路上,百姓竞相上街,争睹西域老僧的风采。
  唐贞元八年(公元792年)十二月十日,普明老和尚预知将离开人世,把门徒召至身边,对身后之事作了交待,随后面带笑意,轻轻合上双眼,奄然坐灭。
  龙兴寺依据普明老和尚的遗愿,以天竺之法,在寺院后面空地上用大量干柴搭起一座焚炉,把他的遗体放在焚炉上,点燃柴火,予以火化。顿时烈火熊熊,白烟袅袅,空气中漂荡出一股奇特的香味。大火烧了大半天,待火灭烟尽,尸体成灰,老和尚的门徒将师父的骨灰仔细扒拉,发现了好些颗灰白色圆溜溜的舍利子,大小若黄豆,色泽晶莹,坚固丰润,数一数,共有十四颗(按史书上的记载:“依天竺法火化,收舍利二七粒。”二七,为古时一种书面语表达方式,犹言二个七,即十四也。)。
  徒众遂在普明和尚日常所居的禅房外面,立了一座石塔,老和尚的舍利子就装藏在塔内。远近常有人来塔前祭拜请愿,多有灵验。
  普明老和尚死后十年,有匈奴侵犯西北边塞,唐德宗派兵征伐。有个来自滑州名叫柴清的侦察兵,受长官派遣,深入到敌营里去打探军情。因敌方巡逻防守很严,柴清只能昼伏夜出,迂回而行,等他摸清了敌方部署,想返回本营时,已迷失方向,绕来绕去,不知该往哪儿走了。柴清乃佛信徒,就在心里默默念诵菩萨名号,希望菩萨保佑他走出困境。这时,奇迹出现了,只见普明老和尚远远地站在前面向他招手,叫他跟着走呢。柴清十几年前曾在龙兴寺听过普明老和尚讲经说法,故此认得。有老和尚在前引路,柴清顺利地脱离了险境,等他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,一眨眼功夫,老和尚悠忽不见了。战事结束后,柴清回到滑州老家,特地到龙兴寺普明老和尚的舍利塔前礼拜致谢,此事遂在当地遐迩传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