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奇舍利子》

78.九华藕益老,启龛面如生

  九华山华严庵的释智旭,修行有道,著述甚丰,号藕益老人,别号八不道人,名重一时。
  藕益俗姓钟,江苏吴县人,明万历二十六年(公元1598年)出生在一个敬仰三宝的家庭里,其母梦见观音大士送子给她,后来果然就生了他。七岁时,听父亲诵念大悲咒,遂不想再吃荤腥。入私塾广研儒学,十二岁时,在一位傅姓塾师教授影响下,仿范稹《神灭论》写《辟佛论》,誓灭释老,并恢复食用酒肉。
  年稍长,读了杭州云栖大师莲池(1535-1615)的佛学论著后,汗颜自己年少气盛而又自以为是,一把火把那几篇批佛的文章都烧了。二十岁时,诠注《论语》,至“天下归仁”一句,久久不能下笔,因为他内心感觉到,要靠仁来统摄天下,最终不够究竟圆满。废寝忘食,日思夜想,读《地藏本愿经》后,悟出一点道理,即只有佛法才是最最究竟圆满的大道,并萌生了出家修学佛法的念头。
  明天启二年(公元1622年),听一个法师讲了《首楞严经》后,深有感触,当晚梦见憨山大师(1546-1623),在梦中得憨山大师指点,茅塞大开。因憨山大师远在广东曹溪,去不了那里,就在憨山的高徒雪岭师座前剃度出家了。
  出家后广参博学,精进修持,曾在静室闭关两年,除食睡外一心持咒诵经,两年不出房门一步。有所证悟后,进一步遍习诸宗教义,尤重天台宗,主张诸宗融合,三教归一。初住九华山,后移居浙江孝丰(今安吉)灵峰寺。撰有《首楞严玄义》、《法华文句会义》、《楞伽义疏》、《唯识心要》、《弥陀要解》、《毗尼事义集要》等四十余种佛学著作。
  晚年他的名气大得很,与莲池、憨山、紫柏并称明代“四大高僧”。
  清顺治十一年(公元1654年)正月,对众弟子交待后事,令奢维后将他骨屑和粉施于水中,并写下《别众偈》:

生平过失深重,犹幸颇知内讼。
浑身瑕玷如芒,犹幸不敢覆藏。
藉此惭愧种子,方堪寄想乐邦。
以兹真言苦语,兼欲告诫诸方。
不必学他口中,澜翻五宗八教。
且先学他一点,朴朴实实心肠。

  正月二十一日圆寂,年五十七岁。弟子不忍马上将他火化,把他装进一只大龛供奉。
  二年后,弟子开启大龛,准备火化,只见他发长过耳,面色如生,就象活的一样。奢维后,弟子愈加不忍将骨灰扔水中,乃在灵峰山建舍利塔安葬。